<mark id="p4m1s"></mark>
      <i id="p4m1s"><tr id="p4m1s"></tr></i>

      1. <form id="p4m1s"><legend id="p4m1s"></legend></form>
      2. || 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 護理知識

        ICU中心靜脈穿刺置管與測壓全解析

        來源:中國護士網  作者:www.momolove.cn  (查看評論)

        1 、適應癥和禁忌癥


        (一)

        適應證



        1.需要開放靜脈通路,但又不能經外周靜脈置管者

        2.需要多腔同時輸注幾種不相容藥物者

        3.需要輸注有刺激性、腐蝕性或高滲性藥液者

        4.需要血流動力學監測的危重患者

        5.需要為快速容量復蘇提供充分保障的患者

        6.需要血流管路的治療,如血液凈化、ECMO 等。


        (二)

        禁忌證 



        一般禁忌癥包括穿刺靜脈局部感染或血栓形成。相對禁忌癥為凝血功能障礙,但這并非絕對禁忌癥。

        2 、穿刺置管方法


        首選頸內靜脈和鎖骨下靜脈,其次為股靜脈、腋靜脈。


        (一)

        頸內靜脈穿刺術



        1.患者平臥,頭低 20~30°或肩枕過伸位,頭轉向對側(一般取右側穿刺)。


        2.找出胸鎖乳突肌的鎖骨頭、胸骨頭和鎖骨三者形成的三角區,該區的頂端位穿刺點,這是最為常用的徑路,稱為中間徑路。也可在胸鎖乳突肌一頸外靜脈交點上緣進針,針頭指向骶尾,向前對準胸骨上切跡,稱為后側徑路;蛟诩谞钴浌撬,胸鎖乳突肌內側緣,頸動脈搏動的外側緣平行進針,稱為前側徑路。


        3.常規消毒、鋪巾,用 1%普魯卡因局部麻醉。


        4.用盛有肝素生理鹽水的注射器,接上穿刺針,左手食指定點,右手持針,在選定的穿刺點進針, 針軸與額平面呈45°。


        5.進針的深度與頸部長短和胖瘦有關,頸短與小兒則較表淺,一般深度為2.5~3.0 cm,以針尖不超 過鎖骨為度,邊進針邊抽回血,當血液回抽十分通暢時,經注射器針尾插入導引鋼絲,退出穿刺針,然后沿導引鋼絲再插入靜脈導管,根據導管上的刻度調整導管位置,一般導管插入深度為15 cm 為宜。


        6.確認導管回血通暢,連接測壓系統。


        7.用紗布或透明貼膜覆蓋局部。


        (二)

        鎖骨下靜脈穿刺術



        1.患者取仰臥位,去枕,頭低 15°,頭轉向對側。


        2.在鎖骨中、內 1/3 段交界處下方 1 cm 定點,一般取右側。


        3.常規消毒、鋪巾,用 1%普魯卡因局部麻醉。


        4.常用鎖骨下法穿刺,右手持針,保持穿刺針與額面平面,左手中指放在胸骨上,穿刺針指向內側略上方,緊貼鎖骨后,對準胸骨柄上切跡進針,進針深度為 3~5 cm,抽到靜脈回血后,旋轉針頭,斜面 朝向針尾,經注射器針尾插入導引鋼絲,退出穿刺針,沿導引鋼絲插入靜脈導管,導管插入深度為 15cm 左右。


        也可應用鎖骨上法穿刺,穿刺點在胸鎖乳突肌鎖骨頭后緣鎖骨上方,針尖通過鎖骨頭附著處的后方和 鎖骨深面指向對側乳頭,針尾與矢狀面夾角為 45°,與冠狀面夾角為 10°~15°,邊進針邊輕輕回抽,進針 深度約為 1~3cm,可進入鎖骨下靜脈或鎖骨下靜脈與頸內靜脈的交匯處,導管插入深度為 12~15 cm。一般取右側插管,左側易損傷胸導管。


        5.確認導管回血通暢,連接測壓系統。


        6.用紗布或透明貼膜覆蓋局部。


        (三)

        股靜脈穿刺術



        1.患者平臥,穿刺側大腿外展、外旋 30°~45°,常規備皮(清潔局部,剃去陰毛)。


        2.定位在腹股溝韌帶下方 3~4 cm,股動脈搏動的內側。當股動脈搏動觸摸不清時,可用下述方法 確立股靜脈的位置:將髂前上棘與恥骨結節之間的連線分為三等份,股動脈位于中內 1/3 段交界處,股靜 脈位于股動脈內側 1~1.5cm 處,可先用細針試穿。


        3.常規消毒、鋪巾,用 1%普魯卡因局部麻醉。


        4.用左手食、中指和無名指觸及股動脈搏動,并指明股動脈的行走方向,右手持針,在股動脈搏動 的內側進針穿刺股靜脈,針軸方向與大腿縱軸一致,與皮膚夾角為 30°~45°,針尖指向劍突,進針深度為 2~4cm。抽取回血后,放入導引鋼絲,并送入靜脈導管。


        5.確認導管回血通暢,沖洗管腔,固定導管,連接測壓系統。


        6.用紗布或透明貼膜覆蓋局部。


        (四)

        超聲引導下的中心靜脈插管



        可以減少并發癥和提高成功率,有很強的臨床應用推廣前景。


        3、中心靜脈壓監測


        (一)

        測量 CVP 的裝置



        1.換能器測壓:應用換能器測壓可連續記錄靜脈壓和描記靜脈壓力波形。


        2.水壓力計測壓器:用一直徑 0.8~1.0cm 的玻璃管和刻有 cmH2O 的標尺一起固定在鹽水架上,接上三通開關,連接管內充滿液體,排除空氣泡,一端與輸液器相連,另一端接中心靜脈穿刺導管,標尺零點對準腋中線右心房水平,阻斷輸液器一端,即可測 CVP,這種測量 CVP裝置可自行制作,操作簡易, 結果準確可靠。


        (二)

        監測 CVP 的臨床意義



        1.正常值


        CVP 的正常值為 5~10cmH2O,<5 cmh2o="">15~20 cmH2O提示輸液過多或心功能不全。


        2.影響 CVP 的因素


        (1)病理因素:CVP 升高見于右心房及左或右心室心力衰竭、心房顫動、肺梗塞、支氣管痙攣、輸血補液過量、縱隔壓迫、張力性氣胸及血胸、慢性肺部疾患、心包填塞、縮窄性心包炎、腹內壓增高的各 種疾病及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臟病等。CVP 降低的原因有失血和脫水引起的低血容量,以及周圍血管擴張, 如分布性休克等。


        (2)神經體液因素:交感神經興奮,兒茶酚胺、抗利尿激素、腎素和醛固酮等分泌增加,血管張力增 加,使 CVP 升高。相反,某些擴血管活性物質,使血管張力減少,血容量相對不足,CVP 降低。


        (3)藥物因素:快速輸液、應用去甲腎上腺素等血管收縮藥,CVP 明顯升高;用擴血管藥或心動能 不全患者用洋地黃等強心藥后,CVP 下降。


        (4)其它因素:有缺氧和肺血管收縮,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,患者掙扎和騷動,控制呼吸時胸內壓增 加,腹腔手術和壓迫等均使CVP 升高,麻醉過深或椎管內麻醉時血管擴張,CPV 降低。


        3.CVP波形分析


        (1)正常波形:

        有 3 個正向波 a、v、c 和兩外負向波 x、y,a波由心房收縮產生;

        x 波反映右心房舒張時容量減少;

        c 波是三尖瓣關閉時瓣葉輕度向右房突出引起右房壓輕微增加所產生;

        v 波是右心充盈同 時伴隨右心室收縮,三尖瓣關閉時心房膨脹的回力引起;

        y 波表示三尖瓣開放,右心房排空。

        右心房收縮壓(a 波)與舒張壓(v 波)幾乎相同,常在 3~4mmHg 以內,正常右心房平均壓為 2~6 mmHg。


        (2)異常波形:

        ①壓力升高和 a 波抬高和擴大:見于右心室衰竭、三尖瓣狹窄和返流,心包填塞、縮窄性心包炎、肺動脈高壓及慢性左心衰竭,容量負荷過多。

        ②v 波抬高和擴大:見于三尖瓣返流,心包填 塞時舒張期充盈壓升高,a 波與 v 波均抬高,右房壓力波形明顯,x 波突出,而 y 波縮短或消失。但縮窄 性心包炎的 x波和 y 波均明顯。

        ③呼吸時 CVP 波形:自主呼吸在吸氣時,壓力波幅降低,呼氣時增高, 機械通氣時隨呼吸變化而顯著。


        4、護理與拔管


        (一)護理要點

        1.每天更換敷料 1 次,可用 75%酒精濕敷,如有碘油膏更好。

        2.每天用肝素生理鹽水沖洗導管 1 次,抽血后也應沖洗。

        3.每天更換輸液器。

        4.嚴格遵守無菌操作,確保連接管牢固可靠,注意預防空氣栓塞。


        (二)拔管

        1.如遇穿刺部位有炎癥反應、疼痛和原因不明的發熱,應拔除導管。

        2.不需中心靜脈測壓或輸液時,應拔除導管,拔管后注意局部消毒處理,并稍加壓迫。


        5、并發癥防治


        (一)感染 

        在操作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無菌技術,加強護理,長期置管者,應選用特殊材料的導管,部分導管可埋藏在皮下。


        (二)心律失常

        為常見并發癥,主要原因為鋼絲或導管刺激引起。應避免鋼絲或導管插入過深,并防止體位變化所致 導管移動,操作過程應持續進行 ECG 監測,發生心律失常時可將導管退出 1~2cm。


        (三)出血和血腫 

        頸內靜脈穿刺時,穿刺點和進針方向偏內側時易穿破頸動脈,進針太深可能穿破頸橫動脈,椎動脈或鎖骨下動脈,在頸部可形成血腫,凝血機制不好或肝素化后的患者更易發生。如兩側穿刺形成血腫可壓迫 氣管,造成呼吸困難,故應晝避免穿破頸動脈等。穿刺時可摸到頸動脈,并向內推開,穿刺針在其外側進 針,并且不應進針太深,一旦發生血腫,應作局部壓迫,不要急于再穿刺。鎖骨下動脈穿破可形成縱隔血 腫、血胸或心包填塞等,所以需按解剖關系準確定位,穿刺針與額狀面的角度不可太大,力求避免損傷動脈。


        (四)氣胸和血胸

        主要發生在鎖骨下靜脈穿刺時,國外文獻報道氣胸發生率為 1%左右,國內也有報告。因胸膜圓頂突起超過第一肋水平以上 1 cm,該處與鎖骨下靜脈和頸內靜脈交界處相距僅5 mm,穿刺過深及穿刺針與皮 膚成角太大較易損傷胸膜。所以操作時要倍加小心,有懷疑時聽兩側呼吸音,早期發現,并及時應用胸腔 引流及輸血、補液等措施,以免生命危險。


        (五)神經和淋巴管損傷 

        可損傷臂叢、膈神經、頸交感干、喉返神經和迷走神經等。損傷胸導管可并發乳糜胸。


        (六)氣栓 

        中心靜脈在吸氣時可能形成負壓,穿刺過程中,更換輸液器、導管或接頭脫開時,尤其是頭高半臥位時,容易發生氣栓。預防方法是:穿刺和更換輸液器時應取頭低位,避免深呼吸和咳嗽,導管接頭脫開時 應立即接上或暫時堵住;穿刺置管時應盡可能不使中心靜脈與空氣相通。


        (七)血栓形成和栓塞

        多見于長期置管和高營養療法的患者,血栓形成發生率高達 30%~80%,應注意液體持續滴注和定期用肝素生理鹽水沖洗。


        (八)血管及心臟穿孔

        為少見的嚴重并發癥,可發生血胸、縱隔血腫和心包填塞,后者往往致死(死亡率高達 80%)。


        心臟穿孔的原因為:

        1、導管太硬而插入過深;

        2、穿刺導管被針尖切割而損壞,邊緣銳利;

        3、心臟收縮時,心臟壁與導管磨擦;4心臟原有病變,腔壁變薄脆。


        預防方法包括:

        1、導管頂端位于上腔靜脈與右心房交界處, 不宜太深;

        2、妥善固定導管,盡量不使其移位;

        3、導管不可太硬,用硅化聚乙烯導管者未見并發心臟穿孔。

        上一篇: [建議收藏。葑o理110個總結
        下一篇: 下面沒有鏈接了
        考試輔導
        最近更新內容
        Google廣告
        奇米俺也去狠狠7777

          <mark id="p4m1s"></mark>
          <i id="p4m1s"><tr id="p4m1s"></tr></i>

          1. <form id="p4m1s"><legend id="p4m1s"></legend></form>